Need Lindens?

VirWoX

2007年9月1日 星期六

《第二人生》的成功讓未來世界更具體

撰文者:數位時代發表日期:2007-09-01
要是幾十年前有人跟你說可以在火車上用筆電加3G網卡,跟女朋友傳MSN,你一定說他瘋了吧?要不要上《第二人生》看看,窺視一下未來的相貌呢? 撰文=楊致偉
一直想寫篇關於《第二人生》(Second Life)這個線上世界的文章,但隱約覺得它不過就是個只有科技迷會去碰的3D多人連線網路遊戲,因此遲遲未曾下筆。但最近發生兩件事,讓我對這個註冊人口已高達九百萬名的虛擬世界,產生了超出以往的好奇。

第一件事是,在史丹佛大學的一個研討會上,昇陽電腦(Sun Microsystem)的遊戲部門主管梅林席諾(Chris Mellissinos)提到他最近在《第二人生》辦了場記者會,接受路透社駐線上世界特派員訪問。另外一件事,則是第一屆的「虛擬貨品高峰 會」(Virtual Good Summit),在美國史丹佛大學召開,從創投業、遊戲公司到網路業者都派人參加。包括《第二人生》的母公司Linden Research Inc在虛擬世界中所發行的虛擬貨幣林登幣(Linden Dollar)、大陸騰訊所發行的Q幣,以及這些虛擬貨幣跟實體經濟間的關係,甚至使用者在《第二人生》上創業的行為,都是討論話題。

其實我早在二○○四年就有帳號,當初的感想是:這個網站缺乏黏性,跟一般練功、升級、買寶物、結盟、打怪的多人連線遊戲不同。這裡沒有所謂的過關,也沒有 明顯的遊戲目標,所以大部份的人註冊完進來晃一晃就走了。雖然3D效果很好,讓使用者任意打造虛擬人物(Avatar)和各式物品的技術也很酷,但總覺得 難營造出線上社群的氛圍,畢竟同時上線的人數太少了,缺乏產生互動的基礎。

曾擔任大公司Realworks技術長一職,以打造《Meta-verse》(仿宇宙,暫譯)為童年夢想的創辦人羅斯戴爾(Philip Rosedale),在二○○三年也被迫裁員,並向矽谷一帶,包括Lotus創辦人卡伯(Mitch Kapor)、eBay創辦人歐米迪亞(Pierre Omidyar)的創投公司及天使投資人,募集下一輪資金。「當時大概所有人都覺得我們大概玩完了。」羅斯戴爾在接受《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訪問時如此表示。

情勢在這兩年有劇烈轉變,註冊人數在二○○五年底才挑戰十萬大關的《第二人生》,在二○○六年一年,就成長了二十倍以上,跨過兩百萬人次,平均每兩個月成長一倍左右。截至今日,這個網路上的虛擬世界,大概有四百萬左右的人口。

驅使人們加入會員的原因,除了因網路業在二○○六年回溫,以及部落格等網路媒體所帶來的推波助瀾之外,最大的誘因是《第二人生》創造了一個貨幣系統,讓使 用者在線上從事交易行為,這種虛擬貨幣除了可以在網路上使用之外,在二○○五年的十月,林登幣交易市場(Lindex Currency Exchange)開張後,更提供了使用者輕易將虛擬貨幣轉換成美元的機制,目前匯率約在二百七十林登幣兌換一美元左右。現實世界中也有價值的虛擬貨幣, 為願意在虛擬世界裡製造產品或服務的人們,提供了經濟誘因。

你可以利用想像力在這個平台從事各式活動,從服飾、家具、房屋、交通工具,到線上導遊、房地產仲介,只要不涉及賭博都可以。如果你喜歡用錢擺平一切,在這 裡還是可以這樣做,遊艇、飛機、城堡都買得到。每天大約有價值一百多萬美元的商業行為,在這個任何時刻都有上萬人上線、面積約有五個紐約曼哈頓島大的虛擬 世界發生。

這個網路時代的新現象也引起產官學界的關注:經濟學家、社會學家發表學術論文,美國國稅局(Internal Revenue Service, IRS)及美國國會聯合經濟委員會(Joint Economic Committee)更召開會議討論是否該針對《第二人生》裡所發生的交易進行課稅。北歐的瑞典甚至在《第二人生》裡頭開設大使館,並評估從虛擬世界承辦 簽證業務的可行性。「我們不知道五年或十年後會演變成怎樣,但是我們相信這樣的一個新社交媒介,有助於新對話的開啟以及訊息的傳播,」瑞典外交官員偉伯格 (Olle Wstberg)如此表示。

麻省理工學院的科技評論(MIT Technology Review)臆測,在《第二人生》開放出原始碼後,也許會有人將Google Earth與《第二人生》結合,在網路上打造出一個跟地球一模一樣的世界(Second Earth)。聽起來像是科幻小說?但是仔細想想,要是幾十年前有人跟你說可以透過電話線跟電腦看紅葉少棒隊,或是可以在火車上用筆電加3G網卡,跟女朋 友傳MSN,你一定說他瘋了吧?要不要上《第二人生》看看,窺視一下未來的相貌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Site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