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ed Lindens?

VirWoX

2007年3月29日 星期四

“第二人生”打造虛擬現實

2007年03月29日 06:54:40  來源:新華網
期待第二人生,何必等到來世?
    在現實生活中,開辟一塊虛幻空間,放縱自己的想象和願望,6位數高薪、親密愛人和舒適住房盡在眼前。這就是“第二人生”虛擬網絡遊戲賦予人的魔力。
    然而,在虛幻中麻痹自己並非最終目標,通過一係列網絡模擬項目,“第二人生”希望幫助人們以更充足的準備和信心迎接現實生活的挑戰。
    勇敢新世界
    “星期二早上10時,我這個胖男人穿著一雙綠襪子,來到一家俱樂部跳舞。似乎沒有人願意理睬我,或許不是,因為我不斷地收到即時信息……”
    “我旋轉著身軀,事實上我不知如何停下來。身邊一個長著狼頭的人也在起舞,大家看上去都很愉快,或許我也應該找個伴……”
    “我決定和俱樂部老板娘聊聊,對她說:‘音樂不錯。’她回答說:‘當然。’……”
    這就是《泰晤士報》記者多米尼克‧拉什講述的他在“第二人生”網絡初體驗。“歡迎來到‘第二人生’,一個席卷這個星球的網絡虛幻現實世界,”拉什在文中說,“相信我,你會受歡迎。”
    “第二人生”是當下美國最受歡迎的三維網絡遊戲,由舊金山的“林登實驗室”技術公司開發而成。目前,超過330萬人注冊重塑他們的“第二人生”。在此,他們購買虛擬土地,打造虛擬房屋、商店、俱樂部、宮殿、廟宇和海底洞穴,甚至重建古羅馬。
    並非如你想象的,這裏只是單身男孩打發時間的地方,其實也是很多女子光顧的場所,這些人的平均年齡為32歲。
    實際上,“第二人生”用戶喜歡被稱作“居民”——自己創造了一個勇敢新世界的居民。每個人擁有各自的虛擬形象,稱作“化身”,高矮胖瘦,可以隨意設計。意料之中地,其中90%的“居民”都為自己選擇了年輕和性感的形象。原因很簡單,不滿意你的第一人生形象?在這裏可以“重生”。
    拉什汲取了首次涉獵“第二人生”的教訓,決定放棄自己的肥胖“化身”,甚至性別,搖身變為一個身穿緊身牛仔、身材修長的妙齡女郎。果然,他結交到更多朋友,特別受到男性“居民”的青睞。
    因特網未來
    “新的世界令人困惑,我需要一個向導。”本著如此初衷,拉什開始在虛擬和現實的世界中尋找“林登實驗室”公司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菲利普‧羅斯代爾。
    拉什發現,羅斯代爾擁有不只一種名片,在其中一種的背後印著他的“化身”形象——一個頭發上指、蓄有胡須、身穿彩色褲子的男人,就像上個世紀80年代的德國搖滾明星菲利普‧林登。
    在一次會議上,羅斯代爾將“林登實驗室”與微軟和谷歌公司相提並論。但拉什認為,羅斯代爾的理想遠不僅如此。目前,微軟和谷歌只是滿足于徵服已知世界,而“第二人生”則致力于建造一個新世界,它並非只是一場遊戲。
    “我們的競爭對手是真正的世界,”羅斯代爾說,“我們要創建一個更好的地方,讓你們的心靈生存下去。”
    在現實生活中,羅斯代爾是一個38歲的英俊男士,擁有妻子和兩個孩子。他在硅谷出生,在聖迭戈長大,是家中長子。10歲那年,他組裝成自己的第一部電腦。後來,他進入加利福尼亞大學攻讀物理專業。
    羅斯代爾可謂“流媒體”領域的先驅人物。1996年,年僅27歲的羅斯代爾將自創的視頻會議公司FreeVue出售給RealNetworks軟件公司,從而賺得人生中的第一桶金。此後,他白天擔任RealNetworks公司首席技術官員,夜間則繼續醞釀他的虛擬世界夢想。
    實際上,利用電腦創建新世界的夢想已經在羅斯代爾心中縈繞多年。他一直相信,技術迅速發展,遲早能讓人類建立起與現實生活平行存在的另一空間,而且是更好的空間。
    此外,羅斯代爾還癡迷于“元胞自動機”——用電腦模擬有生組織。這一技術起源于英國數學家約翰‧康韋和他的“生命遊戲”。在這個遊戲中,依據一些數學規律,細胞可以生存、死亡或繁殖。電腦空間不僅無限廣闊,而且能夠支持生命。
    1992年,羅斯代爾的妻子伊薇特推薦的一本小說終于讓羅斯代爾的虛擬世界變得清晰。這部名為《雪崩》的科幻小說出自美國作家尼爾‧史蒂芬森之手,講述了一個電腦怪才的雙重生活。他在現實世界是比薩餅外賣遞送員,但在虛擬世界Metaverse中則是頂級劍客和黑客高手。這個Metaverse並非一場遊戲,而是一個三維網絡空間,人們可以在網絡辦公室中召開會議,也可以在網絡酒吧中以各自的“化身”相會。
    當時,因特網尚被稱作“平地”,而在史蒂芬森小說的想象中,在三維成像技術幫助下,因特網能成為人們以虛擬面孔相對、購物和聊天的地方。這與羅斯代爾的想法不謀而合,也催生了“第二人生”,不是作為一個遊戲,而是因特網的未來。
    然而,“第二人生”在未來與現實之間存在的差距,體現在有限的技術手段上。對于沒有拿到數學博士學位的人來說,他們很難掌握在虛擬世界中建造事物的本領。 
    因此,經常可以看到羅斯代爾的“化身”——菲利普‧林登在“第二人生”中遊走。他不匿名,甚至把名字寫在頭上。“居民”們很容易找到他,給予讚揚或提出問題。在“第二人生”中,如果前往一座日本人擁有的島嶼,你會發現菲利普‧林登會配備一個翻譯器,如果他鍵入英文,翻譯器會將其自動轉為日語。羅斯代爾說,“第二人生”將擁有語音功能,並且盡可能提供其他最好的工具,以供社區“居民”使用。
    “因特網第一波的發展使人們在前所未有的水平上獲取信息;第二波應該允許他們發揮更多的創意,並能接觸到全球受眾,”羅斯代爾說。
亦有生財道
    與大多數Web2.0網絡公司不同的是,“第二人生”並非主要依靠廣告賺錢,甚至連申請開戶也是免費的。“林登實驗室”的收入來自于向“居民”出租土地,每“英畝”土地每月的價格大約20美元。如果購買一座“小島”,大約需要1200美元,還要每月繳納管理費。據《泰晤士報》報道,“第二人生”已經開辟的土地大約有6000“英畝”(約合24.28平方公裏),而且目前還在以每月8%的速度增長。
    報道還說,“林登實驗室”沒有公開財政狀況,但由于正處于投資階段,估計目前仍處于虧損狀態。但羅斯代爾認為,僅憑賣地收入,公司就能扭虧為盈。
    但在這個虛擬的世界中,卻有一本“真金白銀”的賬目。在“第二人生”中,“居民”擁有他們所建造的一切事物,經濟呈現一片繁榮,每年“國內生產總值”達到6400萬美元。
    與現實生活一樣,“第二人生”也發行自己的貨幣——“林登元”。“居民”們可以依照匯率與現實生活中的貨幣進行兌換。目前,1美元可以兌換大約270林登元,但隨著更多買家賣家出現,這一幣值也開始跌宕起伏。
    加入“第二人生”社區並非只為尋找樂趣,“居民”們還可以在這裏利用創意獲取經濟收益。“我們總說,99%的人是消費者,1%的人是生產者,”羅斯代爾說,“我以為在‘第二人生’也會如此,但實際上不是。隨著技術創造出更多可能,有更多人希望發揮創意。”
    在“第二人生”中,她的“化身”名叫金‧阿努比斯,長相略似美國著名女影星桑德拉‧布魯克。當飛翔在這個虛擬世界上空時,她的長發在風中飄揚。她住在“第二人生”主要大陸上的一個小木屋中,擁有一家露天商店,商店坐落在一片冰冷的高地上,主要出售企鵝、大茶杯和小兔子。
    而在現實生活中,她名叫金伯利‧魯弗-貝奇,現年40歲,相貌平平,居住在加利福尼亞州聖何塞郊外。她曾在“林登實驗室”公司就職,目前已經成為“第二人生”的全職“居民”,並依靠這個虛擬世界成立了自己的公司“魔術師”,幫助其他“居民”在“第二人生”中建造他們的存在,客戶包括紐約法學院和英國Languagelab.com語言網校。
    得到美國政府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的資助後,魯弗-貝奇和她的8名員工在“第二人生”中幫助加州大學戴維斯醫療中心創建了虛擬診所,以培訓能在“國家危機”中建立醫療設施的急救人員。
    “第二人生”還打造出了自己的唐納德‧特朗普(紐約地產大亨)。德國一名華裔女教師在這個虛擬世界中擁有的房地產價值已經超過25萬美元。對于最近林登元對美元匯率貶值,她十分不滿,還威脅要發行自己的貨幣。羅斯代爾的回應是:“我認為這不是個好主意,但祝她好運。”
    據“第二人生”統計,憑借在這裏的商業行為,大約456名“居民”可以每月獲得收入500美元,29人月收入超過5000美元,還有2人每月賺進2.5萬美元。
    此外,不少國際知名公司和企業也在“第二人生”中開辟“第二商圈”。迄今,通用汽車、豐田、戴爾、路透社和IBM公司已經紛紛在此“落戶”,僅IBM就購買“島嶼”24座。它們利用這個虛擬世界展示產品、檢測性能和推銷理念,通過在“第二人生”上放置公司的電子商務網站鏈接而擴大在線銷售。
    “大體上,現實世界中的商業個體不把‘第二人生’看作直接刺激收入的工具,而是看作一種品牌延伸手段,”羅斯代爾說,“長期存在于‘第二人生’中,公司有機會以新奇和有創意的方式與他們的客戶群保持互動。”
    “林登實驗室”市場經理凱瑟琳‧史密斯說,“第二人生”可以提供大量現實世界無法採用的銷售方法,“在這裏,你只會受限于你的想象力”。
    以IBM為例,該公司在“第二人生”的一座“島嶼”上為其電子產品零售商開辦了一家虛擬商店,“居民”的“化身”可以在店裏的數碼產品演示廳內移動家具電器,尋求最佳的電視機尺寸和擺放位置。當然,IBM的最終目的還是吸引這些“化身”背後的真正消費者走入公司在現實世界中的產品零售店。
    夢想無極限
    與現實世界相對應,“第二人生”中的政治、文化、教育和社會活動也逐漸興起。路透社打算在今年召開的“第二人生”虛擬峰會上採訪各國領導人;“無國界醫生組織”正策劃在此建立難民營,以宣傳他們的工作;《“第二人生”先驅報》也宣告誕生;這個虛擬世界中甚至出現了恐怖組織——“第二人生”解放軍,專門襲擊商業區中的繁華街道。
    今年初,“第二人生”的虛擬學校再添一座,加拿大蒙特利爾市的拉薩爾學院新校園在此開張,校內建築幾乎全部由玻璃構成,學生們可以飛到學校,並以卡通“化身”亮相。“你可以與老師和其他學生在視覺上互動,”一名學校官員讓-弗朗西斯‧科默說,“在只有幻燈片、老師畫外音和視頻錄像的在線講座中,這一點永遠無法實現。”
    對于專門教授室內設計和時尚營銷課程的拉薩爾學院來說,“第二人生”虛擬學校的優勢更加明顯。“想象一下,在三維世界中上課,我們可以讓一個學生設計房屋,而讓其他學生即時觀看,”科默說。
    根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統計,目前,已有60多家美國院校進入“第二人生”,其中包括哈佛大學。哈佛大學法學院老師吉恩‧古說:“‘第二人生’使參與者之間形成更強的凝聚力,這是遠程教學無法比擬的。”
    2007年1月底,瑞典宣布將在“第二人生”中正式把使館搬入這個虛擬世界,用身臨其境的方式讓“居民”了解獲得前往瑞典辦理護照和簽證的手續過程,還要搭建橋梁,使全世界人民更簡便和省錢地接觸到更多有關瑞典的信息。
    此外,美國政界人士也瞄準“第二人生”,紛紛開始在此打造其政治虛擬世界。作為國會山首位挺進“第二人生”的政治人物,來自加州的眾議員喬治‧米勒創建了一座“國會山島”,打算吸引更多同僚“上島”,在這個虛擬地帶討論諸如伊拉克戰爭和醫療保健等現實熱點問題。這一建議已經得到眾議長南希‧佩洛西的拍手稱讚,她還邀請米勒給民主黨領導層正式上一節“第二人生”課。
    而對于更多普通人來說,除了滿足幻想和創造財富外,“第二人生”還可以提供不少模擬體驗的機會,如旅行、飛行、政治辯論和工作面試。如果說,在現實生活中,有些嘗試是“機不可失,時不再來”,那麼在“第二人生”中,你完全可以在嘗試中學會選擇,將失敗教訓留給虛擬世界,把成功經驗帶入現實世界。(王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Sitetag